江山医共体建设挥写新篇章
杭州网  发布时间:2021-07-07 10:27   

如何有效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,推进分级诊疗,解决群众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?近年来,江山市切实推进医共体建设,在全省率先实行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资源下沉和服务下沉,探索确立“二专员三联合四机制”的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模式,有力实现队伍融入、管理融通、信息融合的“三融”发展,基层卫生事业出现了喜人变化。

乡卫生院有了

“网格指导员”

“我的血糖值能够恢复正常,得感谢上面专家细心的把脉问诊,你们的上门服务让我就医更加方便了!”日前,江山市指导专员上门随访塘源口乡周大叔,他连声道谢。周大叔患糖尿病多年,并伴有高血压,但因赴医院就诊麻烦,一直未转诊。自医共体总院专家纳入签约团队后,为患者把脉问诊,并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。

针对业务重点及单位薄弱点,江山市疾控中心指派2名班子成员担任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及市中医院医共体首席疾控专员,指派疾控业务骨干担任全市13个网格20家医共体分院的网格指导员,每周至少1天下沉基层,开展业务指导、工作督查、技术培训、质量把关,并对公共卫生重大决策具有建议及督查权,切实帮助解决公共卫生工作业务技术问题。从医共体牵头医院选派116名业务骨干纳入全市91个签约团队,为慢病管理、上下转诊等签约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。

通过医防队伍的相互融入,取长补短,提高了协同作战能力。在去年峡口镇大峦口村“6·30”洪灾时,网格指导员第一时间组织成立防疫小分队、医疗小分队、党员志愿小分队,做好洪涝区域环境消杀,并安排医务人员对村民进行健康体检。

村里来了

“网约护士”

母亲长期瘫痪在床,胃管和导尿管更换是一件烦心事……日前,家住江山市新塘边镇千坞村的徐女士因为江山市人民医院“互联网+护理”服务帮忙而解了心结,医院的专科护士上门为其母亲更换胃管和导尿管。

江山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郑逸华介绍,随着医疗领域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进一步深入,该院于2019年11月开通互联网+护理服务,由40多名专科护士组成服务团队,患者通过网络平台预约或家庭医生帮其预约后,服务团队就能第一时间上门提供健康指导、造口护理和PICC维护等三类二十一项专科护理,此项举措不仅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补充,也有效地补齐了基层护理短板。

据悉,江山市人民医院“互联网+护理”服务起初仅限于城区或城郊。随着医共体建设的进一步推进,今年该院又借助各医共体分院资源,通过对下属12家分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带教,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服务技能,将“互联网+护理”服务拓展至12个乡镇,“互联网+护理”服务覆盖面得到大幅提升。截至目前,江山市人民医院已为80多名患者提供上门服务。

乡院拍片市院读

百姓不跑腿

在江山市廿八都镇卫生院,62岁的患者郑水中因腰椎疼痛前来就诊,医生建议他拍片检查。郑水中觉得十分麻烦,他对医生说:“这腰疼是老毛病了,以前也犯过,在卫生院拍了片,还得把片子送到市里的医院,来来回回老费劲了。”

廿八都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告知:现在不用那么麻烦了,在卫生院拍片,拍完了立即就可传给市人民医院的医生,只需几分钟,就会有专业的意见传回来,无需自己跑去医院送片。

在江山市人民医院区域影像诊断中心,放射科副主任郑苏津打开程序,登录进系统,看见有来自江山市凤林镇卫生院、大桥镇卫生院、虎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卫生院传来的10余张拍片结果。郑苏津点开郑水中的片子,上面不但有影像信息,还有患者的详细资料和主诉。郑苏津读完片判断患者为腰椎退行性病变,签完名后就将结果传回卫生院,由卫生院打报告给患者。

在卫生院只等待了几分钟,郑水中就收到了来自江山市人民医院的读片结果,之后在卫生院确定了治疗意见。“这可太方便了!生病的人最怕跑来跑去!”郑水中感叹道。

“现在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建成,老百姓不仅不用跑腿,还能得到高质量的诊断结果,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。”郑苏津说。

对此,虎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医师毛庆军深有感受,自区域影像诊断中心运行以来,诊断质量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,读片报告更规范。最关键的是,大大方便了家住偏远的老百姓就近就医,还能保障他们得到高质量的诊断。

江山市区域影像诊断中心2019年9月初试运行,10月正式上线使用,采用24小时值班制,每月读片1500多份。

来源:浙江日报  作者:程 伟 严林忠  编辑:高婷婷
返回